如何才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正在备孕的家庭最关心的事情。而部分孩子会因为基因的问题而患上罕见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已知罕见病超过7000种,遗传病约占80%,早期诊断可以防止漫长而昂贵的治疗过程,如何让基因检测帮助你生育健康宝宝呢?
李先生:30岁,有癫痫病史,吃药物控制很好了,已经5-6年没有发作了,女方27岁,刚结婚准备怀孕,想问一下应该注意什么?孕前和孕期需要特别做哪些检查吗?会遗传给孩子吗?
刘女士:40岁,三胎怀孕10周,医生说唐氏筛查没必要做,让我考虑做无创DNA或者羊水穿刺。我想问一下,有必要做吗?我们家没有任何遗传病史。这两个检查是做一种还是两种都要做呢?做哪个好呢?
导语:“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2021年的医保谈判中,70万一针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经过“灵魂砍价”,价格下降到3.3万元。这则视频接连登上热搜,在各大媒体刷屏。
一、那这个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这个药物是用来治疗一种由SMN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脊髓型肌萎缩症(简称SMA)”,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其实这个仅是众多遗传病的一个缩影,目前仅有5%左右的遗传病有药物可用,而且大部分价格都非常昂贵。所以更多的患者面临的是无药可治或者有药治不起的困境。但是这个天价药物诺西那生钠进入医保给SMA患者家庭带来了福音。
二、刚提到的遗传病似乎离广大听众挺遥远的,因为遗传病一般都是出现在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家庭,那么没有家族史的家庭会生育遗传病的宝宝么?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门诊也经常碰到这样的疑问,尤其是谈到“遗传”二字的时候,夫妻二人一般都会比较激动,然后会告诉我夫妻双方祖上多少代都很健康没有遗传病。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遗传病患儿都出生在没有家族史的家庭,在这里至少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隐性遗传病”,比如刚刚我们开头谈到的SMA就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且这个疾病的人群携带率高达1/40,也就是说40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携带者,这种携带者虽然本人是健康的,但是在生育的过程中会把这个突变传给后代,如果这个携带者的伴侣也是个携带者,那么他们每次生育的时候都有25%的几率将各自的突变同时传给了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个SMA的患儿了。
其实像这种遗传模式的疾病涵盖了相当数量的遗传病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等;先天性肌病中的杆状体肌病,核小体肌病等;还有戈谢病,庞贝病,粘多糖病等等都属于这类遗传模式,即夫妇外表正常,身体也健康,但其实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突变携带者,有50%的精子或卵子携带了突变,每一胎就有1/4的患病风险。
第二种是“新发突变”,即父母外表均正常,身体健康,也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的突变,但在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致病基因出现了随机突变,导致下一代出现了问题,这类疾病中常见的有Noonan综合征,Charge综合征,歌舞伎综合征等等。
第三种是“X连锁隐性遗传”,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如果其中一条X染色体存在致病的突变,那么他就是一个携带者,自已没有任何表型,身体健康,但是由于有50%的卵子携带该突变,在与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该受精卵发育的男宝宝就会因此而发病,但也有一半的概率生育出健康的男宝宝。而女宝宝虽然表型都正常,但是有50%几率是携带者,会将此突变向后代传递。代表性疾病有血友病、蚕豆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健康的夫妻也会生下这种所谓有“瑕疵”的遗传病患儿。
三、如果夫妻曾生下带着“瑕疵”的宝宝,如何找到原因?还有没有机会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呢?
这是一个从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政策的下达执行,国家和各省市都出台了针对出生缺陷实行了三级预防体系的综合管理办法。其中的三级预防就是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治疗和康复,主要措施包括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开展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治和康复服务。
除了常规的筛查手段外,通过外显子组乃至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怀疑遗传因素导致出生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基因检测,找到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会对患儿的定向护理、药物饮食调整等健康管理程序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可以帮助挽救患儿的生命并尽可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比如说开篇我们提到的SMA,在新生儿期发现就可以采用这个进医保之前所谓的“天价药物”进行治疗,越早治疗能最大限度的改善患儿的运动里程碑。
如果这个有“瑕疵”宝宝已经明确了是由某个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那么这对夫妻再次生育的时候还是有风险生下类似的患儿,但是他们也是有机会在医生的指导下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的,具体来说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第三代试管技术,又叫植入前胚胎遗传学筛查,就是在植入前对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异常,筛选出健康胚胎进行移植,从而防止遗传病传递,不过这个费用稍微有点高。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然怀孕以后,进行产前诊断,根据检测结果决定胎儿的去留,这种方式价格会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但是由于存在概率的问题,有反复的流产或引产的风险,会给孕妇的身体造成伤害。这两种方法都是获得健康后代的途径,但各有利弊,这需要夫妇二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咨询医生后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那么总结起来就是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妻也是有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生育健康的宝宝。
四、刚刚一直在提一个关键词“基因”,能简单的科普一下么?
这里借用“遗传大咖”张军玉老师给我们培训的一段内容给大家简单阐述一下。人体由不同的细胞组成,除了精子和卵子以外,每个细胞都有46条染色体组成,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染色体就像一个线圈,当你把它拉开就是我们的DNA,而我们的基因就在这些DNA上面,拉开了我们好好看可以看到AGCT这些个碱基组成。
一条染色体比喻成一本书,每个人从生命一开始就继承了父母的46本书,一沓23本来自母亲,一沓23本来自父亲。这些书是一定得是46本,多一本少一本都会生病。如果一张纸代表一个基因,这套书总共有5万多页纸,其中很重要的纸有2万多页,代表了2万多个蛋白质编码的基因。通常这个书里的纸也是不能多或者少的,多了少了都会生病,有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猫叫综合征就是因为有一本书少了一沓纸,所以这个孩子生下来哭的时候像猫叫一样。当我们的焦点局限在一张纸上,这个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这些字都很重要,如果这些字写错了,写少了或者重了都会让我们生病。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基因检测,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针对这些不同层面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从而明确遗传学病因的一种方法。
五、基因检测是如何帮助我们生育健康的宝宝呢,能否结合咸宁市妇幼保健院所做的工作谈一谈?
基因检测是我们明确遗传学病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贯穿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每一个环节。
比如说一级预防,这个工作主要集中在孕前,他主要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比如咸宁市妇幼可以提供一些孕前的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二级预防主要是孕期,主要是避免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通过产前诊断的方法,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羊水穿刺,从而获得胎儿的细胞,通过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是患儿。而三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最大程度的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由于遗传病大多无药可治,所以一级二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咸宁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遗传病筛查项目除了孕期常规的唐氏筛查外,还有具有更高准确性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以及升级版的NIPT-plus(无创优加),以及核型分析,拷贝数变异分析,筛查的单基因病除了耳聋和地中海贫血以外,依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联体建设项目,还能提供脊髓型肌萎缩症(SMA)、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小脑共济失调、亨廷顿舞蹈病,全外显子组测序等项目,未来还会陆续开展更多的检测项目。从而实现对多种遗传病进行检测、诊断、咨询,包括染色体病,基因组病,单基因病,线粒体病,我们也拥有自己的遗传实验室,专业的团队,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六、您接诊的宝妈很多了,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了病例吗?有关于基因检测,帮助宝爸宝妈孕育健康宝宝的例子。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基因检测助力遗传病二级预防的案例。
我们在门诊碰到这样一家人,因为丈夫有青光眼,1岁的女儿也有青光眼,妻子现在怀孕7周前来遗传咨询,要求评估胎儿患病的风险。通过简短的病史及家族史的询问,我们高度怀疑这个青光眼在这个家庭里是一种遗传病,但是引起青光眼的基因变异众多,具体哪一个才是这一家的致病原因呢?另外妻子已经怀孕了想要评估胎儿患病风险的前提是要明确先证者致病的原因,而产前诊断也是有时间要求的,越早做对孕妇来说越有利。
时间紧,致病原因不明,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挺有压力的,经过与患者的沟通,最后这家人选择了三人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这样一个基因检测项目,幸运的是我们在FOXC1基因上发现了一个与患者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变异,而且变异遗传自父亲。换句话说就是致病的原因找着了,女儿和丈夫的青光眼都是这个基因变异所导致的。而且这个基因变异所导致的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对夫妻生育的后代有1/2的几率是正常的,1/2的机率是患者。
很快我们在孕12W+5天的时候对怀孕的妻子进行了绒毛穿刺,针对FOXC1基因致病位点进行了DNA测序,一周后结果提示胎儿携带了父亲的致病性位点,也就是说这个胎儿是患者的可能性大。经过沟通后呢,这对夫妻最后选择了终止妊娠,虽然此次的妊娠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阻止了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避免了丈夫和女儿的悲剧再次上演。对于这对夫妻由于再次生育仍然有50%的机会生下患儿,所以他们可以选择自然妊娠后行产前诊断或者直接进行三代试管。
邱雪平 咸宁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擅长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曾于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进修。参加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多个机构的遗传咨询培训。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1篇。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主持校级、院级课题各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2020、2022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获“湖北省儿科联盟出生缺陷分联盟病例大赛”二等奖。